一周人力资源要闻3.23-3.29

2020-03-31 661


●  浙江平湖:打好服务企业复工“组合拳”

●  广西贺州:出台措施关爱防疫一线人才

●  湖州:最高资助额提至三千万元

●  山东沂水:“人才服务专班”促复工复产

●  科技部: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浙江平湖:打好服务企业复工“组合拳”

为全面保障“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助力人才企业复工复产,浙江省平湖市综合施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全面排查,摸清具体需求。平湖市专门开展了关心关爱企业开复工走访活动,由组织部、科技局、人社局等红船服务平湖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组建8个帮扶小组进行分片走访,进一步了解企业开复工困难。2月以来,该市人才企业开复工帮扶小组已走访了80多家人才企业,并送上了开复工防疫物资。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平湖还开通了人才服务“疫情热线”,安排工作人员专门接听解答人才企业的各类咨询问题,已累计接听50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200余个。

一线指导,解决实际难题。最近,平湖的一些人才企业中多了一名“HR人力资源助理”,专门帮助企业开展防控辅导、政策宣传、政企联络、企事代办等工作,解决了企业的诸多难题。据了解,平湖市委组织部按照“一企一帮扶”标准,从市级机关部门中选派一批驻企指导员,从退二线领导干部中选聘一批创业导师,到人才企业进行专项驻点指导,切实开展精准化指导。

精准服务,提供多元保障。人才企业要有序复工复产涉及多个方面。包机包车包列、网络直播招聘会、线上企业直通车……这些实招举措获得了该市人才企业的广泛点赞。除了这些具体服务,该市还发布了《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企业人才引进的十八条举措》,涵盖鼓励人才返岗工作、支持企业广纳英才、加大人才支持力度、鼓励市场参与引才、优化高端人才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人才产品推广等七大企业最急需的政策帮扶内容,延长政策释放红利期,扩宽人才支持范围,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企业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广西贺州:出台措施关爱防疫一线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西贺州市及时出台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才八条措施,汇聚各方人才力量阻断疫情传播。

该市对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五个优先”,即优先纳入市级人才工程、优先推荐评先评优、优先支持申报项目、优先支持设立“名师工作室”、优先纳入市级人才培训计划和市四大家班子领导联系优秀人才人选。落实一线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等保障措施,投入资金2238万元为防疫人才配备防护设备,为全市76家医疗机构防疫人才提供全覆盖业务培训。设立医护人才公开招聘绿色通道,编制不足的可以申请使用人才专项编制。对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聘中优先推荐评审、优先聘任。对直接参加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基层人才和医务工作者,其所在单位可单列核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最高可达25%。鼓励全市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人才开展疫情防控课题攻关,科研成果优先推荐申报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列为专家休假疗养对象,享受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待遇;属于专业人才的,由人才所属单位开展“一对一”联系服务,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


湖州:最高资助额提至三千万元


浙江湖州日前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服务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意见》,内容包含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机制改革、环境优化等6方面共28条,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各环节。

此次人才新政是对原有政策的全方位整合提升,呈现6个“最”的特点。政策资助标准最高,建立最优政策参照系。升级后的“南太湖精英计划”最高资助从原来600万元提升到3000万元;人才支持对象最全,统筹各类人才协同发展。湖州市更新了人才分类目录,涵盖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技能、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同时加大对顶尖人才、青年人才的引育力度;平台建设力度最大,实行大院名校“交钥匙”工程。湖州重点锁定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提供不少于1亿元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研究院提供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构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人才飞地”的全链条人才平台体系;改革创新举措最实,简政放权让市场说话。实施“零门槛”人才落户制度、探索实行人才认定举荐机制、建立人才积分评价体系等;政策兑现刚性最强,确保人才政策不打折扣。依托人才“一件事”专窗,为人才申领资助提供“一站式”服务。人才发展生态最优,构筑人才宜居宜业服务闭环。新政聚焦降低人才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大力完善“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等机制,建立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健等常态化保障机制。

山东沂水:“人才服务专班”促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期间,为帮助辖区高层次人才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山东沂水县抽调组织、人社、工信、科技、发改和各乡镇、街道业务骨干人员,成立18个“人才服务专班”,定向帮扶26家企业,做到防疫、复工两不误、双促进。

针对疫情期间企业对相关复工政策了解不深入、信息滞后的问题,工作专班安排专人靠在企业一线,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宣传讲解上级出台的减税减费、补贴奖励、金融支持等利好政策,并积极对接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协助企业做好线上行政审批等手续办理工作,有效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针对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工作专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严格落实调研摸底、征求意见、网上招聘的“三步走”工作措施,组织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参与线上招聘,涵盖化工、机械制造、医药卫生等多个行业,发布工程师、技术工等工作岗位216个,累计收到简历376余份,达成就业意向75人。

针对企业复工期间疫情防控措施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工作专班指定专人,每天定时巡回督导指导企业做好厂区出入口值班、人员体温检测、车间清洁消杀等工作,及时解决企业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企业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截至目前,累计督导26次。

科技部: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科技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的通知。通知明确,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

通知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突破制约我国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催生若干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形成若干具有广泛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有力支撑。

通知提出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中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通知要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中心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致力于源头技术创新、实验室成果中试熟化、应用技术开发升值,为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引领带动重点产业和区域实现创新发展。

通知指出,根据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等不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领域类等两个类别进行布局建设。

综合类

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把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产业企业创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提供综合性、引领性支撑。

创新中心由相关地方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牵头或多地方联动共同建设,发挥有关地区和部门比较优势,统筹布局、汇聚资源,指导推动有优势、有条件的科研力量参与建设。

领域类

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影响产业安全、参与全球竞争的细分关键技术领域,布局建设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部署,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行业内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主要由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联合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集聚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带动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参与建设。

在体制机制方面,通知要求,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应实行科学有效的法人模式,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收益分配激励,开展市场化技术创新服务,面向全球吸引凝聚创新人才,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