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人力资源要闻4.06-4.12

2020-04-12 630


●  杭州:“云上揽才”抢抓发展先机

●  合江:厚植人才优势支撑脱贫攻坚

●  龙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助力脱贫

●  乌鲁木齐:精准服务保障人才企业100%复产

●  重庆:人才总量突破527.6万


杭州:“云上揽才”抢抓发展先机


近期,杭州市西湖区积极开展数字化实践,通过“云路演”“云签约”“云招聘”等举措,持续引进优质人才资源,确保特殊时期招才引智不松劲,人才服务不间断。

“云路演”隔屏竞技高效对接

目前,西湖区已连续举办3场“云上西湖”峰会活动,30余个优质人才项目通过视频见面、网络对话、直播链接等零接触方式开展“云上”路演,实现政府、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聚集和资源的高效链接,吸引了约140万人次远程观摩。
该区专门成立了由政府部门、10家银行、10家地方金融机构、10家股权投资机构组成的“云上西湖金融服务联盟”,疫情期间,通过钉钉平台,每周组织一次“云上”金融服务线上发布活动,“一对一”帮助人才企业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

“云签约”线上推动项目落地

通过“云上”路演、洽谈和对接,一批优质人才项目“跨云而来”落地西湖区。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邓子新院士和浙江大学遗传与再生生物研究所所长严庆丰教授领衔的“便携式RAA实时荧光检测仪器”“常温快速RAA检测试剂原料”两个项目已与该区线上签署战略合作项目框架协议。
邓子新院士领衔的“便携式RAA实时荧光检测仪器”项目,其技术可实现快速检测包括新冠病毒、甲流、埃博拉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将为阻击疫情提供有效检测技术方法。长严庆丰教授领衔的“常温快速RAA检测试剂原料”项目,研发的新冠病毒试剂盒可快速从分子检测层面获得检测结果,目前已和浙一医院合作申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专项立项。

“云招聘”足不出户延揽人才

蚂蚁金服、养生堂、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1100余家知名企业、高校院所齐聚西湖区“云上招聘”平台,推出岗位1.7万余个,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金融服务、教育等各行业领域,不少用人单位表示将拿出岗位优先招聘录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
同时为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实现就业,西湖区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建立线上双选会高校联盟,免费为应届优秀毕业生和各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

截至目前,西湖区已组织开展复工企业线上招聘会、对口地区扶贫云聘会、高校线上双选会等“专题云聘会”15场次,共吸引1.2万人次投递简历,6000余人次参与在线面试,签约录用1185人。


合江:厚植人才优势支撑脱贫攻坚


近年来,四川合江县厚植人才优势,竭力打造招才有方、育才有术、用才有道的人才发展环境,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返乡人才创业带富。制定一系列返乡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通过高校现场招聘、驻外返乡创业服务站回引、特设人才岗位等方式,吸引优秀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151人次,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中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30人,推动成立了润泽果业、“虾倌人”、华盛竹业等多个企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0%以上。
医疗人才签约服务。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开展医疗专家“传帮带”行动,特聘58名教授专家指导医疗学科建设,通过选派临床骨干跟班学习、下派挂职、集体“充电”等方式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同时,推动646名乡村医生与贫困户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让贫困户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健康扶贫服务。
旅游人才分红增收。实施旅游行业“荔城工匠”计划,大规模培训古镇旅游、生态旅游、餐饮酒店服务等乡村旅游人才,引导帮扶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自由民宿”“农家小院”“民俗表演”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分红,2000余户贫困户在福宝高腔山歌、白鹿花灯、五通踩山节等民俗旅游品牌传承中实现增收。

龙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助力脱贫


“像这种果子,游客现在自己来采摘,一斤6块钱,价格比之前翻了一倍多。”湖南龙山县科技特派员石勇在里耶镇比耳村集体的60亩脐橙园里,正在给前来取经的农民介绍留树保鲜技术及经济效益。
该县结合农村“冬春训”及远程教育等载体,组织20个专家服务团,深入全县21个乡镇(街道)397个村(社区)进行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数字、网络、田间、站点“四大课堂”,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孵化培训基地487个,重点指导烤烟、百合、中药材、油茶、茶叶、果蔬和畜牧产业,发放科技资料4万余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万人,培养引导38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服务春耕生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乌鲁木齐:精准服务保障人才企业100%复产


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出台措施,全力为人才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市人才企业开工率达100%。
精准施策、靶向服务。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实行线上“不见面”审批。人才项目申报单位通过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展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网上办理,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卫生等紧急项目建设。同时,对市级人才重点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行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允许复工复产人才企业非关键性材料容缺受理。
特事特办、压减环节。依托“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手段,进一步压减人才企业登记注册环节、时间和成本,尤其对生产防疫用品的人才企业登记注册实行特事特办及专人专车上门办理。市各金融机构网上审批、现场跟办,通过倾斜信贷政策、优惠融资利率等举措,支持人才企业快速融资。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和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对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组织货源,确保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的电商人才企业的平台运营、技术开发、配送等方面给予补贴。

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细致梳理全市双创载体,通过微信群、电话连线等方式,对租用国有企业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中小微人才企业,广泛宣传免除2020年上半年租金等优惠政策。推荐上报50家企业申请国家专项再贷款和贴息支持,目前已批复12家。


重庆人才总量突破527.6万

    

为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近年来,重庆扎实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加快集聚英才,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527.6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智力支撑。
好政策带来更多获得感。重庆在人才政策措施方面频频出招,不断以政策红利释放人才效应,激发创新活力。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已评选出的首批389名重庆英才、95个团队,正在全市各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功举办2019重庆英才大会,180余名全球知名科学家、大学校长等重要嘉宾和1.5万余名优秀人才带着技术、成果、项目参会。截至目前,签约引进紧缺急需优秀人才683名(其中博士211名)、项目248个,涉及资金647.7亿元。深入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活动,举办全球科学家高峰会,开展“千名博士重庆行”“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等活动140余场次,人才集聚步伐进一步加快。

好平台让事业发展更精彩。重庆坚持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全力拓展引才育才平台。注重内育外引、开放合作、内涵发展,推动教育由规模型向质量型、普及型向提高型转变,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与教育部共建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及法律研究中心。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不断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累计引进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渝建设新型研发机构65个。培育科技型企业16918家、高新技术企业3141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到70.8%,科技进步贡献率58%。加快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平台390家(其中国家级86家),在孵企业8200余家。

好环境让“近者悦、远者来”。重庆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下达3万套人才公寓建设目标,已筹集人才公寓1.05万套,提供定向配租住房2.5万套。在编制岗位管理、职称评审、绩效激励等方面大力放权松绑,投放周转编制近4800个,畅通特殊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353名特殊人才获得高级职称。全面建成市、区县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累计发放市级人才服务证940张,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医疗、子女入学等便捷服务1.8万余人次,满意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