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人力资源要闻回顾6.15-6.21

2020-06-21 698


全国动态

杭州西湖区:“云招聘”助复工复产

为有力有序帮助企业与居民复工复产,日前,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向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

此次“云招聘”从采集信息、发布岗位到最后的招聘,整个过程全部通过线上“云平台”来实现。招聘单位通过“云平台”官方二维码登记注册,将企业信息及岗位信息填写完毕后等待审核。通过审核的企业,其招聘职位会被推送至小程序及电脑网页端。企业不仅可以实时修改自己的信息,还可以将专属二维码分享至朋友圈及其他发布渠道。“云平台”的推出大大提升了招聘信息的浏览量。截至“云招聘”结束,共有60家单位进入平台进行招聘,推出147个就业岗位,意向人数达1345人,总浏览量达到5000多人次。

王先生从去年开始自主创业从事运输行业,到今年年初因疫情影响创业失败,他变卖了家中的房屋与车辆,来到社区进行失业登记。街道人社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帮其推荐成功入职辖区内一家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也解了“招工难”。“能实实在在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是最重要的,今年很特殊,对我们来说也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加大援助力度。”翠苑街道人社站相关负责人说。

 

湖南:产教融合实现产教双赢

现任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中东大区服务经理的徐晴,曾就读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后来考入了学院首届远大班。2006年,徐晴毕业后进入远大任职,第二年即被派往沙特任海外服务工程师,负责为客户提供售后技术服务,此后常驻中东和非洲地区。正是在徐晴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远大集团在国际上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其产品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车株机等为代表的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湖南制造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在培养‘走出去’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湖南装备制造业企业海外人才需求为导向。”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向罗生介绍,学院不仅成立了海外人才培养培训管理中心和现代制造技术、汽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海外语言法律礼仪等4个海外人才培养教研室,还积极引进企业大师和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建成了一支由两个名师工作室、15名国内外专家、2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倾力培养符合企业“走出去”能力素质模型的合格人才。

湖南省通过卓越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群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特别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职业院校和企业实现了共同发展。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虢剑波说:“产教融合,实际上就是企业与职业院校的紧密配合、相互融通。学院与企业的联合,缘于相互的需要。企业需要对口的高素质的员工,学生需要适合自己的工作平台。”

创办于1979年的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现有在籍学生7000多人。目前,学院已经与150多家知名的食品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和人才供求关系。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专业群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建设、师资(专家)互派、校企双主体育人等方面深度融合,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40年来,学院为湖南食品和药品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同样得益于与企业的结合,湖南在全省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使学生一入学就具备两个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员特点,瞄准高端企业,先后引入上海通用ASEP、保时捷PEAP、宝马BEST、北京汽车BSEP、上海大众SCEP、长安福特STWP等项目,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还与三一重工、南车时代电动汽车等共建实训基地,与广东有道汽车集团、北汽株洲分公司等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位于株洲市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中车株机的刘友梅院士,成立了院士工作站,聘请20名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聘请100余名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学校先后选派200多名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师,到6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顶岗培训、挂职锻炼。这一进一出,实现了学校与企业最大限度的双赢。

“学校脱胎企业,毗邻企业,融入企业,服务企业,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企业的血液,在校企合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方小斌介绍,学校紧紧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产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近五年,湖南铁道职院联合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集技术服务、产品研发、产业孵化、实习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30多家轨道交通企业捐赠或援助了价值1亿多元教学仪器,学校主体专业学生100%在轨道交通企业进行过生产实习。“高职院校只有真正走校企合作之路,才会越办越好。”方小斌说。

 

青海:职业教育助力脱贫

原本是低保户,如今是名厨师。牛建兴的转变,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乐业酒店,牛建兴做的菜样式新颖、色香味俱全,引得众多客人慕名而来。

好手艺不是以前就有的,而是来自于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牛建兴享受了国家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拿到了每年2000元的生活费补助和3000元的贫困资助。没了后顾之忧,他沉下心来学厨艺,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近年来,青海实施职业教育“圆梦行动计划”,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专业,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通过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学历教育2745人,新招收1458名,培训2326人。

将职业教育同精准扶贫相结合,信心源自青海职业教育改革迸发出的活力。青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马福强介绍,青海成立了由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机构和协会为成员单位的9个职业教育集团,与45家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立了300多个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与省内外近13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2017年,青海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完成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规划等,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同时,青海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财政、经信等部门在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各市州将“办学条件差、特色不鲜明、发展潜力小”的职业学校实施整合,重点打造“一州一校”,确保每个重点行业都有一所以上职业院校支持。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荆德刚表示,青海正尝试在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更好地解决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的问题。据悉,2018年青海职业教育招生首次突破3万人大关,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5%和90%以上。


聚焦平湖

深入毕节推动校企合作,破解技能人才引进难题

近年来,贵州毕节市着力人力资源开发,正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建有多所职业技能院校,技能人才资源丰富。

为加强平湖、毕节两地校企对接交流,帮助企业引进更多人才,破解技能人才引进难题,进一步巩固驻毕节招工组在当地取得的工作成果。由平湖市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国平带队,长城汽车、津上精密和宏利汽配三家企业人事经理同行,深入毕节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合作进度落实。

6月11日下午,一行人来到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观了汽修专业、机电专业、电子信息化等专业教学楼,并就进一步巩固提升两地技能人才合作交流开展座谈会。

座谈会上,林国平向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介绍了平湖的经济发展、生活环境、人文情怀以及企业情况。双方就学生顶岗实习和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场参会的学生表达了强烈的来平意愿,当场建立了毕节工职院学生平湖联络微信群。

6月12日上午,到访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与学院签订了《校政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共建教学实习实践,深入推动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等专业开展合作交流。同时根据校方需求,加快推进针对该校的网络招聘会,第一场网招会将在一周内启动。

6月12日下午一行人到访毕节市人社局,回顾了前期毕节招工组招工情况,并讨论了目前就疫情影响下两地劳务最新情况,同时针对未来两地劳务合作以及大学生到平就业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林国平局长表示将分三步推动两地校企深入合作,一是邀请毕节院校师生来平入企参加实习培训,亲身体验平湖的生活和就业氛围。二是推动政企校合作,探索以平湖企业、行业、产业园等为主体的联合办学模式,提高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三是加强技术支持,企业定期提供一些资深技术员工深入毕节院校进行实操指导。

 

平湖市首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通过专家评估

6月9日下午,我市首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专家评估工作在平湖技师学院顺利进行。本次评估工作由平湖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专家组由浙江省首席技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杨俊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技师章红英,嘉兴市交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副所长张亦平等组成。

平湖技师学院培训处主任丁麟向专家组介绍了技师学院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申报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机构及岗位设置情况、规章制度情况、设备条件、经费保障等。

专家组一行还实地参观了部分工种开展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详细了解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专家组对平湖技师学院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创建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在题库建设和考评员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随后三位专家一致同意平湖技师学院开展电工、车工、铣工、装配钳工等21个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这也预示着经平湖市人力社保局审核同意后,平湖技师学院可面向社会自行开展以上21个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迈出了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的第一步。

 

行业动态

北森推出中型企业招聘解决方案“精智招聘”

在保证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随之而来的招聘人才的需求也正逐步复苏。据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发起的《2020年中国人才招聘趋势调研》结果显示,73.74%受访企业的招聘工作维持现状或有所延期,72.21%的受访企业认为2020年招聘需求将持平或有所下滑。

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体市场正处于理性观望的状态,人才供需变得越来越理性,企业招聘也变得越来越谨慎。那么,如何在将招聘流程线上化的同时不仅能满足招聘业务需求还能提升招聘管理工作效率,如何在候选人较为谨慎的情况下吸引候选人,如何帮助企业识别真正高价值的候选人,如何利用招聘中积累的数据来提升未来招聘效果则成为中型企业HR在招聘业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日,北森推出中型企业招聘解决方案——“精智招聘”,从人才标准、岗位需求、人才画像、人岗匹配、数据智能等方面,助力企业招聘走向高质量、深层次的有效途径转型。

在基础需求方面,北森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线上化解决方案,从招聘需求、职位管理、广告管理、简历收取、简历推荐、简历筛选、在线测评、面试管理、Offer管理、入职管理等建立招聘业务统一运行平台,将所有业务操作集中线上处理,实现招聘网络办公和数据智能化驱动。

北森招聘运营平台还依靠灵活高可配的PaaS平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定制与扩展,在提升招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候选人、面试官、HR的过程体验。

在进阶发展方面,北森将招聘系统和测评产品结合在一起,以最短路径、最优人岗匹配,全面助力企业提升人才质量。

在应用深化方面,北森招聘运营平台基于数据的不断积累,可为企业业务优化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并通过AI挖掘为企业带来质变的业务深化。

随着企业招聘业务的开展,企业在招聘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招聘过程数据,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行业对比,可以驱动业务流程优化。同时,通过AI分析,可以自动从人才库中推荐匹配人才到招聘职位下,极大降低企业人才资源获取成本。

 

万豪国际集团成立大中华区职业关爱中心

近期,万豪国际集团成立了大中华区职业关爱中心,这一举措旨在通过集团统一的资源调配优先为万豪员工提供更多工作机会上的支持。疫情对旅游业产生巨大冲击,万豪国际集团的业务也受到很大影响。在此期间,万豪始终将员工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并稳定员工的岗位。

目前国内疫情已平稳,旅游逐步回暖,带动了万豪国际在大中华区的业绩改善,区域内酒店入住率已逐步回升,各酒店已对酒店运营和人力资源安排做出相应调整,基于此,万豪国际已优先为内部员工提供更多工作机会,以及短期的员工共享计划。万豪国际于今年4月新开业贵阳花溪福朋喜来登以及重庆万豪行政公寓,接下来还有更多新酒店开业。这些新晋开业和筹备中的新酒店为当地市场带来新增就业机会,也为万豪国际员工提供内部调动的机会。

职业关爱中心将通过万豪招聘(MarriottCareers)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多个渠道向所有员工发布大中华区的内部工作机会,并根据各酒店的调派需求,时间要求和工作相关性方面进行申请人员的匹配,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

疫情的特殊时期,万豪国际旗下酒店的员工坚守岗位,发扬奉献精神,学习新技能,照顾好宾客和彼此。在此期间,万豪国际也已推出一系列员工关爱计划,借助集团的全球采购网络,为大中华区的所有酒店提供充足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手套、消毒剂和抗菌清洁产品。同时,上海、北京、香港和广州办公室也向员工提供口罩、洗手液和抗菌湿巾,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大中华区商务委员会筹集资金扶助急需帮助的员工。发布防疫指南,内容涵盖员工个人防护、工作场所注意事项;遵循集团的卫生清洁流程和规范,指导酒店做好员工宿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通过万豪国际员工关爱每周通讯(#MarriottStrong)第一时间与员工分享各酒店抗击疫情的暖心故事,推出涵盖防疫知识,职业知识和技能,个人发展的在线培训课程。万豪国际旗下部分酒店也为员工提供健身和瑜伽课程,帮助员工释放身心压力。

今年是万豪国际集团93周年庆,长久以来万豪国际集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将员工视为企业最珍贵的财富。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杨理宜表示:“万豪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万豪先生(Mr. J.W. Marriott, Jr.)曾经说过‘照顾好我们的员工,员工就会照顾好我们的客人’,由此才能推动万豪国际的业务复苏。目前大中华区已出现初步复苏的迹象,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和卫生的日常工作环境,并与员工齐心协力为宾客营造安全舒适的酒店入住环境。